医生提醒:服用药物后驾车容易引发交通事故|国内驾照信息
本报讯(记者 刘蓉 通讯员 黄琳)众所周知酒后驾车危险,但很多人不知道,药后驾车同样危险。已有8年驾龄的黄先生,驾驶技术一向不错,没想到前天上午吃了感冒药后,停车时刮了别人的车。医生提醒有车族,自行购买非处方药物服用时,记得看一看说明书,以免服药后引发交通事故。
据悉黄先生最近感冒了,经常咳嗽打喷嚏,还眼泪鼻涕一起流。他的工作需常与客户见面,为了尽快解除感冒症状,前天上午,他买了盒感冒药,吃了两颗,没多久就开始犯困,握着方向盘的双手有些不听使唤。他发觉不对劲,想找个地方停车,因此与其他车辆发生刮擦。
据了解,药后驾车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的10%左右。《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》第22条规定:“饮酒、服用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,或者患有妨碍安全驾驶机动车的疾病,或者过度疲劳影响安全驾驶的,不得驾驶机动车。”但却没有对服用感冒药、抗过敏药后驾车做出规定。
【医嘱】
驾驶员慎用的药
市中医院药剂科副主任郑乾文介绍,根据药物学家的研究和临床实践,已知有十类、数十种药物是驾驶员要慎用的,包括催眠、止痛、解痉、抗过敏、降血压、抗心律失常、抗心绞痛类,还有个别驱虫药和抗生素类。其中有的是人们常用的,有些还是非处方药。
比如,巴比妥类的催眠药,服用后能使人安睡,翌日还会有头晕目眩、乏力嗜睡和反应迟钝等不良反应;扑尔敏等抗组胺药,对中枢神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,故常有嗜睡、眩晕、头痛乏力、颤抖、耳鸣和幻觉等副作用;降血压药可能会引起心悸、心绞痛、体位性低血压、头痛、眩晕和嗜睡等;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,可出现头痛、耳鸣、耳聋、视物不清、颤抖和体位性低血压等不良反应;服用一些驱虫药,如果同时进食大量油腻食品,可使药物大量吸收,出现眩晕、头痛、精神紊乱,过量易诱发黄视等色觉变化,使司机辨认不清红灯;一些抗心律失常药常有头痛、眼花、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。
郑乾文强调,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,尤其是对眼神经、耳神经可能产生副作用,因此驾驶人员应牢记以下用药之道:到零售药店购药时应请教药店执业药师,以取得他们用药指导;去医院看病时,主动告之自己驾车,请他在开处方时尽量不要开对驾驶员可能产生不良反应的药物;认真仔细看清楚药品说明书后再服药;服药期间好好休息,不要开车,如出现异常情况,尽可能去医院请教医生,不要勉强开车,以免发生行车事故。